第二十五章 三虎忆祖徐世贤 民国坝上威名传(2 / 6)

迫中止,这一年是一九二四年,靠运输贸易为生的徐厚禄这条财路基本断了。

张库大道上的生意停滞后,徐厚禄也没有闲着,他开始着力打理自己家门口的生意,用自己的货车拉进拉出,沟通口里口外的货物运输,只是生意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时局动荡,军阀连年征战,匪患横行,处处民不聊生,生意日益艰难,好在徐家家境殷实,在鼎盛时期赚下了几代人也花不完的大洋。徐厚禄看着自己日渐衰老,儿子们都已长大成人,一番思量后决定开始给他们分家,让他们每人负责一片产业,平时各自经营运作,兄弟间互相帮衬,如有大的商机兄弟们则兵合一处将打一家。

徐世贤是徐厚禄二房太太生的,大房太太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二房太太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儿子当中徐世贤排行老三,由于徐世贤是庶出,所以大部分家私都由嫡出的两个哥哥先行挑选,老大选择了家里的主业,车队都归他,外加县城一半的田产,老二选择了自家在县城经营的其他产业和县城另一半的田产。轮到徐世贤的时候,只能选择城外购置的田产牧场,徐世贤也不想和两个哥哥争,他倒是乐得自己守着一片天地去逍遥,他爽快的答应了父兄的安排。徐厚禄给徐世贤在县城留了一处房产,然后给了他几千块大洋的本钱,让他自己谋划生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徐世贤觉得这乱世之年也没有好的生意可做,不如把分到的田产全部开荒种庄稼,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人总归是要吃饭的,关键时刻手里的粮食才是最大的财富。徐世贤打定主意后,计划先在分给他的田产上盖一处房子,然后再雇些长工把周围的地开荒,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小地主。他把想法告诉了父亲。徐厚禄就找了一个远近闻名的风水师,带着徐世贤和几个家人骑着马在自家的土地上寻找一个好的所在。经过风水师的几番勘察,选在了县城南部不远的一个小山脚下,背靠大马群山,南临洗马泉,整个草场,方圆数公里,地势平坦,草木茂盛。风水师说这里山环水抱,山水有情,必能藏风聚气,丁财两旺。于是,徐世贤就在这里大兴土木,开始规划自己的宅院。有钱好办事,没用多久,徐世贤就在这荒野之地,盖了一处带有后花园和偏房的三进院落,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草原上这片青砖青瓦的院落就成了一处世外桃源。

一九二六年,二十一岁的徐世贤在父亲的加持下为自己打造的豪华私邸竣工,徐世贤带着妻子和刚满月的女儿,领着十几个家人就都搬了过来。徐世贤手握着上万亩的地契,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他把原来自家商队解散后的一些车倌招拢了来,告诉他们有愿意种地的可以来当长工和佃户,这些失业已久的昔日家奴,听到少东家要开荒种地,都拖家带口从四面八方跑了回来。家里的长工和佃户日益增加,徐世贤开始为他们搭屋建宅,以自己的宅子为中心,向外围盖起了一排排的土坯房。由于徐世贤宅心仁厚,不管是对家里的下人还是长工佃户,都照顾有加,从不随意苛责。为他劳作的这些人,徐世贤都为他们安排了房舍,让他们一家老小有遮风挡雨的所在,这些人都感恩徐三老爷的恩德,在田地里舍得下力气干活,这些荒草地很快就变成了万亩沃土。随着土地开垦的面积越来越大,搬到这里来的佃农也越来越多,这里也渐渐变成了一个上百户人家的村落,人们就把这村子叫成了徐世贤村。

徐世贤在自己打造的世界里快乐的生活着,家里奴仆成群,粮食成堆,牛羊满圈,人到中年的徐世贤已经是当地有名的乡绅,名气和实力都已经超过了两个哥哥。只是夫人贾氏的肚子不争气,为徐世贤生下一个女儿后再未怀孕,贾氏一直劝徐世贤再纳一房姨太太,好为徐家生个儿子传续香火。徐世贤碍于夫人自幼相随,十几年相濡以沫,不好轻言纳妾,这事也就不再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