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旦楚军不去打,请你们一定主动出击,缠住当面的楚军。”
这个“汋陵”是宋国的地盘,它是宋国与陈国的边境城池之一。
楚军现如今屯驻在陈国都城“宛丘”附近,无论郑国、宋国、陈国都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国家,等于大军可选的行军通道非常多。
晋国高层当然想让宋军与己方大军会合,增加与楚军交战的可用兵力。
可是,宋国真的倾巢而出与晋军会合,国内空虚再被楚军入侵,完全有可能让宋国君臣屈服。
到那个时候,宋君成下令宋军调转矛头对付晋军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只是一场战役的胜败倒是没有什么,郑国已经背叛晋国,再让宋国屈服楚国,晋国在南边可就没有了盟友。
那样一来,晋国高层商议来商议去,拿出的决断是让宋军先保家卫国。
晋国高层商议的结果不止是那般,他们后面还会通知各诸侯率军进入宋国,前往“汋陵”与宋军会合。
等于说,晋国高层知道当前的情况非常不妙,他们却是抱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这一战晋军单独面对楚国阵营的大军。
有了那等决心的晋国高层,他们近来不再互相针对或拆台,进入到前所未有的精诚合作阶段。成了这种状态的晋国,某种意义上来讲空前强大。
华元走了,走得很急。
送走华元的栾书将自己封闭在军帐内,一待就是三天没有出来一步。
“君上的病好了,率领上军正在南下。”栾书再一次召集众人,自然是在三天之后。
得到这个消息的众人,脸色上没有展露什么情绪。
栾书继续说道:“算一算时间,楚君已经北上。这样一来,楚军应该是已经在北上的途中?”
光听那一句话会比较绕,情况则是那么个情况。
郤锜率先表态,大声说道:“那我们还在等什么?立即拔营南下啊!”
栾书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问其余人:“诸位的意见呢?”
没有人吭声。
“拔营是该拔营,可是南下,该去哪里?”栾书讲了很实际的问题。
晋军和楚军可没有约定开战地点。
起战端的根由是郑国背叛晋国投靠了楚国,特别是背叛了晋国的郑国出兵入侵宋国。
南下的晋军到现在都没有对郑国实施军事打击,不是不想打,抓不住滑不溜丢的郑军而已。
现在,郑军跑去陈国跟楚军会合,晋军倒是能够趁郑国内部空虚攻城拔地,问题是当前的战争思维不是这样子的。
目前的战争思维就是正面击败敌国的军队,迫使他们的高层屈服,从自己的敌人变成小弟,再听从自己的命令成为与其他国家竞争的助力。
对晋国的限制远比楚国更多。
楚国还能够玩不下去的时候吼嗓子“我蛮夷也”不讲规矩。
得益于各种规矩能够更好发挥霸权的晋国,一旦不遵从那些规矩,当霸主的成本会无限增高。
有规矩可依,晋国与列国在规矩框架内竞争,好过这个那个诸侯降而复叛,晋军要四面出击来维持霸权。
这个也是曾经晋国没有心理负担破坏规矩,到有称霸经历后去维护规则的原因。
楚国很多时候愿意遵守游戏规则,恰恰就是楚国君臣明白游戏规则存在的好处。
因为郑国没有丝毫国家信誉,无论晋国或是楚国跟郑国结盟,他们只是纯粹在利用郑国,还是毫无心理负担也不用顾忌其余诸侯看法的利用。
“楚军北上,最有可能走哪一条路线?”栾书问道。
近来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楼令,他笃定楚军会走沿着洧水的行军路线,等着看看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