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纯属误会(2 / 4)

东方符文师 錱铭 68 字 2022-01-15

竹荪

这里主要指覆土。竹荪在菌丝生长阶段,没有土壤发育仍然良好,但到生殖生长阶段即竹荪球分化阶段,没有土壤,竹荪球就无法形成,这可能与土壤的物理作用(镇压与机械刺激)和土壤中微生物及微量元素的作用有关。覆土后菌丝供氧不足,被迫向土层伸长,有利于形成子实体。因此,覆土是竹荪栽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地理标识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16年第112号公告》已批准长宁竹荪长宁长裙竹荪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划定长宁县现辖行政区域为保护区域。

繁殖特征

竹荪

竹荪和其他担子菌一样,其生活史也是从担孢予萌发开始,经过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发育阶段,直至产生新的担孢子为止。竹荪的有性孢子——担孢子,产生于菌盖外表面上的产孢组织中。当成熟的菇蕾包被破裂,菌盖伸出几个小时,菌柄生长停止、菌裙全部下撤之后,产孢组织自行消解,担孢子便释放出来。担孢子萌发产生初生菌丝(单核菌丝),初生菌丝较纤细,两个带不同因子的初生菌丝互相结合,进行质配,形成二级菌丝双核菌丝。双核菌丝较粗壮,生长旺盛、茂密。双核菌丝在基物中不断繁殖,积累养分,形成菌丝索,向土表层延伸,部分到达土表的菌丝索先端膨大,成为组织化、特殊化的组织,也即分化形成原基——幼小菇蕾。菇蕾继续发育,形成子实体。当子实体接近成熟,子实层顶端担子细胞中的二个细胞核进行核配,形成一个二倍体的合子.合子经过细煦分裂.其中有一次为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形成单倍体子核。担子的顶部和四周长出小梗,每个子核进入一个小梗,在每个小梗上端发育成为一个担孢子。电镜扫描观察到短裙竹荪每个担子上长出5—8个担孢子。每个竹荪子实体产生数以亿计的担孢子。担孢子被雨水冲刷或由昆虫、动物传播,在新的环境下又萌发出新的初生菌丝,往复循环,这就是初步观察到的竹荪生活史。

繁殖方法

菌种制备

母种培养基的配方及制作。1培养基的配方:蛋白栋1,葡萄糖1,琼脂2,水100毫升。ph值为5~6。2马铃薯25,葡萄糖2,琼脂2,水100毫升。ph值为5~6。培养基的制作:按常规配制,装管、灭菌、制成斜面。

原种制备

竹荪

第1,碎竹片(1~2厘米)65,木屑15,麸皮20,加水至培养料含水量为65。第2,杂屑75,麸皮20,糖1,石膏1,黄豆饼粉3,加水调至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

按常规制种方法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和培养。在18~23c温度下,原种约培养60天长满瓶,栽培种经4050天长好。

栽培技术

竹荪在气温7c以上即可栽培,以10~12月份栽培为宜。

室内箱栽

用废木箱作栽培容器。在箱底先铺5~10厘米厚的腐殖质土,其上铺竹段、木段或其它代料,于料上接入竹荪栽培种。每平方米用3瓶菌种,最后覆盖肥土5~8厘米,浇透水,在室温下培养发菌。常洒水,保持湿润。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4~5个月菌丝可长满培养料。当气温达20~24c时,便在表土内形成菌蕾。此时,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当菌球钻出表土后,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95以上。

床畦栽培

选择背风阴凉场地,挖深10~15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床畦。畦底留10厘米松土,先铺一层竹片或段木(干竹片需洗浸泡8~12小时,晾干表面水分),在竹片或段木上播1层菌种,撒1层干竹叶,最上部覆盖肥土10厘米。若遮荫条件差,应在床畦上搭荫棚。经常洒水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