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去吴家买(4 / 4)

骑马的人从这里经过。

苏瑾瑶看人的本事极准,看着骑马的是着急赶路,也没有吆喝人家进来。倒是招呼那两辆马车的人过来歇歇,不过两辆车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只是减慢了速度看了看,便离开了。

苏瑾瑶知道,这里突然多出个卖水的小竹棚本来就是很突兀的一件事,毕竟这条路也好多年了,就是因为前后很远才有驿站,所以走这条路的人才会来去匆匆。

而如果要人接受自己这个小小的服务区,并且在这里歇脚,也得给经过这里的人一些时间。最起码的,出门在外的人都图个安全,估计绝大多数人都怕这里的水“不干净”。

又等了一会儿,苏瑾瑶就准备收了摊子了。因为她计算过时间,自己选的这个路段刚好是两头驿站的中间,早上出发赶路,到她这里便是中午时分,若是再走的晚了,赶到下一个驿站就要黑天了。

往往着急赶路的人,也不会有心情来这里喝水的。她这个小水铺再摆多久也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这里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竹棚就不打算拆了,反正明天还是要来的。而且苏瑾瑶打算把这个小竹棚日趋完善起来,也许以后要盖一座酒楼也说不定呢。

就是苏瑾瑶亲手做的盛水的竹筒、还有几只竹杯,要找个地方好好的收起来。毕竟这算是前期的投资,和装酒的坛子,盛饭的碗是一个道理的,哪能用一次就扔呢。苏瑾瑶觉得现在自己可是穷人了,得学会节省点过日子了。

三根竹筒只有一根里的水喝光了。苏瑾瑶就把另外两根竹筒的水也倒掉,明天还要重新盛水。因为水过夜也就不新鲜了,会影响口感和味道的。

苏瑾瑶想了想,既然这山上也没有什么人来,她索性就将竹筒和竹杯都扛回到山泉边。放在一片茂密的灌木丛里,不仔细看倒是不会被发现。

收了摊子,其实时间还早。若是按照钟表的时间计算,也就是下午的三点多钟。

苏瑾瑶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在山里转了转,菜了些蘑菇,又砍了两根竹子,准备回家让苏显贵编筐用的,这才下了山。

苏瑾瑶现在兜里有钱了,二分银子加二十二文铜板呢。虽然不是什么巨款,可这毕竟是无本地买卖,也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桶金。虽然还不是真正的金子,但这是个好的开始。

苏瑾瑶想起之前打到的那只野兔还没有吃,又想起昨天小城儿说好久没有吃米饭了,便想着先用这铜板买点米、面。只有吃的好了,身子骨结实了,才能把精力和体力都用上。

苏瑾瑶向小城儿打听过,知道村里田地最多的人家就是吴家。吴家多余的粮食和菜吃不完,就会拿出来卖,也会定期往镇上的饭馆送。村里有的人家地太少,粮食不够吃,就都去吴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