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愿坚强的人都能迎来幸福!(2 / 4)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259 字 2个月前

是对奖品的流失感到伤心。这就是孩子眼中无比单纯的世界。而阿里这份懂事却将他的身份产生了转变。带着一种成人语气,去教导妹妹。但这部电影的结尾也与孩子的纯真形成正比,最后爸爸买了新鞋,这部小孩的成人童话也就此结束。

有意思的是,电影并没有去丑化富人,而是很平铺直叙,其中有好的,有坏的,这才是真实的,电影并没有给人一种把两个阶级完全对立的意思。

《小鞋子》中的雇主是真的慷慨地给了穷人丰厚的报酬。

最初的时候,看到他们被一次又一次拒绝,驱赶,窃以为,会展现一种,厄运专找苦命人的意思,但是结果并没有,而是很真实地展现出来,穷人里面都是好人吗?未必,富人里面都是坏人?当然也不是!

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而不是为了冲突而冲突。

《小鞋子》中穷人与穷人不会产生利益的碰撞,大家还会互相帮助。穷人与富人间的隔阂也由小孩间的玩闹所打破。

同时电影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于亲情的爱护与单纯的善良,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感动。因为我们的内心里永远住着一个孩童,他是我们被残酷社会暴击之后唯一的避风港。只有回到那里,我们才能感受平静,回味温暖。”

继续阅读

当然,因为电影是伊朗社会背景,所以,可以说对于很多对这个国家完全陌生的人来说,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感觉。

“说实话,对于伊朗这个国家,一直感觉都是神秘,或者充满各种社会问题的落后的国家,但是这部电影却让人感觉,完全不同。

或许是电影本身是由咱们华人大导演李易执导的,所以,感觉里面很多东西,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难理解。

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想来这一点,国内很多人都知道。

电影里面通过开篇时阿里做的事情,展现出来,其实也就办了几件事:去修鞋店拿妹妹莎拉的鞋子,买饼,买蔬菜。跟一群大人一样的排队,熟练认真的折叠馕饼,跟便利店的老板赊账。这些事情都应该是大人去做的,但是对于阿里,却过早的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后面,不把鞋子的事情告诉家里,虽然电影表面上是阿里一直强调,如果让爸爸知道,会被打,但是实际上,却又通过一幕幕,让我们知道,其实阿里并不是因为害怕被责怪,而是他知道,爸爸和妈妈为了这个家,为了维持这个家庭的生计,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不愿意给家里增添负担。

然而因为自己只是个孩子,他没有别的渠道能够去获得,所以才会在获得机会的时候,拼了命去拼!

第二点,也是让人惊叹的地方,那就是虔诚的信仰,和无比端正的三观!

说实话,这年月,很多电影,电视剧,特别是电视剧,真的三观全毁,各种拜金观,不正确的爱情观,等等,让人看完之后,都忍不住咂舌。

但是在《小鞋子》这部电影里面,却有着非常端正的三观。

电影里面,阿里的家里,乱糟糟的合租院,以及家徒四壁的出租屋。嗷嗷待哺的娃娃,生病卧床的妈妈。本来应该觉得无望的生活,却没有任何的绝望的气息,反而是充满了温馨。

妈妈让莎拉给正在为祭祀准备糖点的爸爸端一杯茶。

小莎拉端过去茶水时,爸爸问了一句:“糖呢?”

当时我就觉得爸爸是傻了吗?眼前不是一大堆的糖点吗?

我想观影的人,大多都和我一样,觉得迷惑,毕竟,阿里的爸爸又不是盲人。

当然小莎拉也是这么说的:“你面前不是有很多吗?”

转折点是爸爸:“这糖是清真寺的!”

妈妈半躺在那里直接告诉莎拉壶里还有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