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西皇帝张献忠(4 / 5)

择充当降清贰臣的洪承畴以及钱谦益之流来说,日子却过得异常艰难。他们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遭受着无尽的鄙夷和唾弃。

尽管杨嗣昌最后的结局并非那种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壮烈场面,但相较于声名狼藉的洪承畴而言,已然算是好上许多了。更让他感到惊喜万分的是,通过天幕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他竟然得知自己在年届五十之时,有机会跻身于内阁之中,成为其中一员。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祖宗坟头冒青烟才会降临到身上的天大福运啊!

*****

【话说这张献忠自从崇祯十二年再度反叛大明王朝后,便如脱缰野马一般,在华夏大地掀起阵阵腥风血雨。在被明军苦苦追杀长达一年有余的时间里,他非但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凭借着其过人的智谋和胆略,以一次出其不意的奇袭成功攻克襄阳城,并将城中的明朝藩王残忍杀害。此一役过后,张献忠之名威震天下,令四方为之侧目。

而就在此时,远在京城的李自成已然顺势而起,成功地建立起了大顺政权。眼见得昔日的同伴如今已如此风光无限,张献忠心中自是不甘示弱。于是乎,他率领麾下大军挥师西进,四川全境,除却那由秦良玉坚守的石柱土司之地未能攻下外,其余皆尽落入其囊中。随后,张献忠在此地正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大西政权,并定年号为“大顺”。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张献忠对李自成可谓是满心不服,凡事皆要与其针锋相对、争个高下。

然而,尽管张献忠与李自成二人皆是乱世之中崛起的枭雄人物,但他们终究都并非具备治国安邦之才的能臣良将。在占据四川的数年时光里,张献忠的统治手段颇为残暴不仁,弄得当地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尤其是那位坚守石柱的女将军秦良玉,更是立下誓言,愿与石砫同生死、共患难。她亲自调遣兵力,分别驻守于各处关隘险阻之处,以防张献忠来袭。

说来也怪,张献忠此前曾与秦良玉有过数次交锋,可无一例外均是以失败告终。即便如今他的势力已经空前强大,但当面对秦良玉所镇守的石砫时,依旧心存忌惮,始终不敢贸然逼近。

顺治三年(即张献忠所建立的大西国的大顺三年,公元 1646 年)的夏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此时,清朝派遣出了声名赫赫的肃亲王豪格担任靖远大将军,并联合吴三桂等人统领着浩浩荡荡的满汉大军,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气势汹汹地朝着大西军猛扑而来。

就在这战火纷飞的时刻,南明的军队也与大西军在广袤的四川大地之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激烈无比的鏖战。南明参将杨展收复了川南的各个州县,接着又挥师北上,其锋芒直指张献忠的部队。双方在彭山的江口相遇,瞬间便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交错闪烁。然而,最终张献忠遭遇了惨痛的失败,只得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地退回成都。

无独有偶,同年的五月份,豪格率领着精锐的清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占了战略要地汉中。至此,局势对于张献忠而言愈发严峻。

时间来到顺治三年(公元 1646 年)的九月,面对南明军队咄咄逼人的攻势,张献忠迫不得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成都。

或许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亦或是未曾真正领略过满清八旗军那令人胆寒的战斗力,张献忠竟然选择向着李自成已然舍弃的陕西进军。

继续阅读

在他内心深处,也许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既然李自成已被八旗军击溃,倘若自己能够战胜满清八旗军,那么长久以来一直被李自成压制的尴尬局面必将得以扭转,从此便可扬眉吐气,一雪前耻。只是,他未曾料到,等待着他的将会是怎样残酷无情的命运……

顺治三年(公元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