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听说三州举郡守(2 / 3)

所以,总管府不像东汉时的十三州,各有固定的命名,一般来说,都是以总管府所驻在州的名字作为该总管府的专名;同时,任该总管府总管者,兼任驻在州的刺史。

也所以,李密在任李善道为“总管”的这道令旨中,任命给李善道的这个总管的“总管名”,是为“魏州总管”。如上所述,魏州即武阳郡之旧称,亦即,指定了以武阳郡为其总管府所驻之地。至若“督魏、卫、贝三州军事”,也无须多言了,把这三个州都给了他来进行统辖。

令旨除了这两方面的重要内容外,还有几个别的内容。

一个自然便是遵照惯例,任李善道兼魏州刺史。

一个是给了李善道“便宜行事”的权力。

再一个是让李善道推荐合适的卫、贝两州之刺史人选,和三州下辖之诸郡的郡守人选。

……

又看了一遍李密的这道令旨,李善道摸着短髭,正琢磨着,魏征等到了。

赶忙起身,李善道亲到堂外迎接。

接住诸人,进到堂内,请阿他们落座,亲手给他们倒上茶汤,李善道随后自亦到主位坐下。

马周年纪小,胆子不小,呲着牙开玩笑,说道:“怎敢劳平棘县公、魏州总管为仆等斟茶!”

“宾王,休得说笑。”李善道一笑置之,端起茶汤,抿了口,拿起李密的令旨,给他们看了看,说道,“不过卿等到前,我却的确正是在又看魏公之此令旨。玄成,可知我在想什么?”

魏征应声答道:“明公既然是正在看魏公此令,则明公所思,不外乎两件事。两州、各郡之刺史、郡守之任,宜择谁人推荐,此其一;魏公令明公转攻魏郡,魏郡何时取,此其二。”

“知我者,玄成也!玄成,诸卿,咱先来说说第一件事吧。武阳等郡旧为魏州等州,此事我当然是知的,然先帝废郡之政,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尚未有我,三州之下,原本分有何郡,我却不太清楚。玄成,你来给我说说,这三个州底下,原本是几个郡的?”

魏征是本地人,又博学多览,因在杨坚废郡,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前,武阳三郡原为州时,下各有何郡,他当然一清二楚,便答道:“回明公的话,废郡前,魏州下辖三郡,分为昌乐、阳平、武阳;贝州下辖两郡,分是清河、广宗;卫州,亦下辖两郡,分是汲、修武。不过相比而下的武阳、清河、汲三郡,那个时候三州诸郡之所辖县,与今略有不同。”

“有何不同?”

魏征就把他所知道的不同详细道出。

不同的地方,还不算太少。

不过李善道听了,却不以为意,笑道:“虽有些微不同,不足紧要。”

确是不足紧要。“武阳等三郡”,现都已是李善道的地盘,那魏等三州底下的郡怎么设置,每个郡各辖什么县,李善道自然也就完全可以在依循旧制的同时,随着变化做个改变。

魏征说道:“是,枝末细节,如明公所言,确乎无关紧要。”

李善道摸着短髭,寻思说道:“这样说来,三个郡……,不,三个州,总共就是七个郡了。两个州刺史的人选,我已有之;一下子七个郡守的人选?玄成,你们都有谁可做举荐?”

马周提出了他的意见,说道:“明公,三州辖县,总计不过二三十,何须七郡郡守之多?以仆拙见,何不便仅置两刺史,即就可矣?”

人才也是需要成长的,马周年纪还小,他之此观点当然不能说错,可不符合当下战乱的背景。

于志宁瞧了他眼,说道:“三二十县,何须七郡分辖,魏公焉不知此理?缘何仍令明公举七郡郡守之人选?实因将士所以奋死,士人所以从附者,多为图富贵故耳。郡辖县虽少,长吏郡守也,论以与县令长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