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局、学校、工商局、税务局等等。各个分厂在各自地界内都建有自己的居住区、俱乐部、商店、邮电所等。
当时各分厂职工、家属及附属公益事业单位职工家属等加起来,三线军工厂有近4万人,活脱脱一个小县城啊!
这里的房屋多为低矮的平房,砖墙结构,红砖青瓦,布局紧凑,每家都在自己门前砌了个小院子,门前便形成了一条条仅能容纳一辆车过去的狭窄的胡同和小巷。
胡同里,路面多为不规则的青石板或夯实土路,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条件很艰苦。
刘东在自己家附附近下了车,抬头看去炊烟袅袅,只见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出缕缕白烟,袅袅上升,与淡蓝色的天空相映成趣。那是居民们正在做早饭,炊烟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这种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刘东感到无比温暖和安心。
走到自家胡同,刚要过去,就听″吱扭″一声,胡同里第二家的院门打开,一个中年妇女提着一桶脏水走了出来。
她的身材中等,略微有些发福,但动作麻利,行走间带着一股干练。她穿着一件深色的宽松毛衣,下搭一条简单的长裤,脚踩一双平底鞋,衣着简单却不失整洁。
平房的房头就是垃圾点,女人提着桶低头走来,根本没有注意到站在那的刘东。
一见此人,刘东的眼睛就红了,眼泪含在眼圈里,哽咽着喊了一声"妈"。
轻轻的一声呼喊让提着水桶的王玉兰呆住了,熟悉的声音让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她猛地抬起头,目光看向胡同口。只见一个身穿笔挺西装的年轻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眼中闪烁着泪光,脸上洋溢着温柔的笑容。这个人,可不正是她日夜思念、盼望已久的大儿子——刘东。
时间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王玉兰的眼神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泪水模糊了视线,但她依然能清晰地看到儿子那熟悉的面容。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心中涌动着无尽的喜悦和感动。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境,她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沉浸在睡梦中未醒。但眼前的景象如此真实,让她无法抗拒这份温暖的情感冲击。
“妈,我回来了,我终于回来了!”刘东的声音哽咽,扔下手里的东西,走过来一把抱住母亲。王玉兰的泪水瞬间湿透了儿子的衣襟。
继续阅读
这几年王玉兰过得很是焦虑,儿子刘东入伍、上前线、立功又入狱,后来虽然来了信报平安,但事情扑朔迷离把她都搞糊涂了。
母子俩相拥而泣,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滞,所有的言语都显得苍白,只有那紧紧的拥抱和无声的泪水,诉说着重逢的喜悦和多年的思念。
许久,母子俩才慢慢松开彼此,王玉兰仔细端详着儿子的脸庞,双手抚摸着他的脸颊,仿佛想要确认这一切都是真的。
刘东的眼中充满了愧疚和爱意,拽着王玉兰的手"妈,咱们回家吧"。
"好、好,回家"王玉兰擦了一下脸上的泪水,却先一步跑了回去高喊着″元山,元山,快出来儿子回来了"。
喊声瞬间惊动了饭桌上正在吃饭的几个人,听见王玉兰的喊声刘元山迟疑了一下,扭头问一旁的刘涛"你妈喊什么?″
刘涛一个高蹦起来,嘴里嚼着的一口饭也没咽下去,呜弄了一句什么刘元山也没听清,刘涛已经跑了出去。
又扭头一看女儿刘蕾倒显斯文,却也急匆匆的往外走,边走边说″我哥回来了"。
″儿子刘东回来了″刘元山心里一颤,激动的双手直颤,筷子一扔也跑了出来。
″哥″当先冲出来的刘涛一把抱住刘东,刘东欣喜地摸了摸弟弟的头,刘涛这才抢过刘东手里的行李。
望着屋里又跑出来的妹妹和有些佝偻的刘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