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作为一国君主天生的自私和狭隘,使他酿成大错。但作为君王,吴王还没有自我检讨的习惯。他能够想到的,就是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对范蠡进行追杀。他的目的很简单,不管是死是活,永远都不能让范蠡离开吴国,这样范蠡就永远不能帮助别的国家来对付吴国了。
但事与愿违,范蠡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杀死的。根据报告,有一般弓箭手组成的队伍包围了范蠡。双方展开了激战,最后范蠡杀死几十个弓箭手,逃走了。
从此,范蠡就消失了,再也没有人看加紧过范蠡。一个多月过去了,范蠡还会在吴国吗?再这样全国追杀还有意义吗?吴王下令停止了追杀。
但是,吴国有一个人却没有闲着,这个人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把伯嚭送给吴王的酒坛打烂,算是彻底得罪了吴王。所差的就是吴王还没有把他拿下。也许是觉得他还有利用的价值。
但伍子胥痴心不改,还是全心全意地为了吴国的命运担忧。他得到一个情报,去过很多地方,大小城市,甚至有些乡下集镇,都在卖同样的渠阳大烧。
伍子胥喝过这种酒,这种酒太好了,不由人不喜欢。难怪从官员到百姓凡是爱酒的人,个个趋之若鹜。
这样和下去要花费多少粮食啊?
还有,这就是哪里来的?是谁在做这个生意?换取的这些粮食都到哪里去了?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伍子胥派人出去暗访,得到的消息是,这酒的经营者是太宰伯嚭?伍子胥感到事情很严重。因为范蠡走了,伯嚭就是吴王最信任的人。
这里头就是有什么阴谋,伍子胥也斗不过伯嚭。伯嚭就承认是他在卖酒,哪又这么样?卖酒犯法吗?
但是如果卖酒换取的粮食要是流向别的国家,那对吴国就造成伤害了。
明面上不能和伯嚭斗,卖酒不犯法。而且吴王也不会听他的。伍子胥为了吴国的利益,不得不使出一点卑鄙的招数,他派出一些单兵的化妆成一些地痞流氓,去一些渠阳大烧的销售点寻衅闹事,弄得不好,就把人家酒坛砸了。
伯嚭有个地方官员的支持,他们派兵保卫销售点,所以是不是会爆发护卫的军队和地痞火并事件。虽然这样做的效果有限,但伍子胥还是坚持做。他算是为了吴国是尽到最后一点力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事让范蠡遇上了。遇上就遇上了呗,论理范蠡不该管这种小事的,他还有更重要更重大的事要去干,管他谁打过谁,这事以伯嚭的本事可以轻松摆平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范蠡恰恰管上了这种不该管的事。而且节外生枝地衍生出多少故事来。
他离开孟隗已经好几天了,再走两天就可以离开吴国,进入越国了。他大多夜里赶路,白天找个敌方睡觉。这样很辛苦,往往睡不好觉。
这天,范蠡想找个旅馆好好睡一觉,便走进一个小镇。镇子很小,这边喊一声,那边就能听见。一进镇子,他就被一阵不寻常的声音吸引住了。
那是成百人的喊杀之声。
范蠡吃惊不小。这里怎么会有这样厮杀的声音?再往前走,便听到兵器乒乒乓乓的撞击声。这不是一般的民间斗殴,这是在玩命呢。
再往前走得近了,更是大吃一惊,只见打斗的一方竟然是官方的军队,而另一方则是老百姓的装束。这些老百姓装束的人,战斗力竟然比那些官军还强,而且还摆出了对敌作战的阵势,显然这些人受过专门的训练。
范蠡曾经是越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这事瞒不过他的眼睛。这就奇怪了,受过正规训练的军人,怎么化妆成靠百姓的样子,和官军打起来了?
有大胆的民众在看热闹,但都躲的远远地,随时准备跑开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