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了很多不利于我继任书记的话。其中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一条是:甄皓是农学院毕业的,学的是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而河套镇是工业重镇,农业经济在全镇经济中所占比例极小,所以他不适合留在河套镇担任书记,但可以调到农业大镇去担任书记。
侍九生的这一说法立刻在领导心中像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对否定我在河套提任书记一职起到了极佳的效果。
二是当时在河套镇蹲点的贺近元也持不同意见。贺近元当时是常委组织部长,他是那位说话很有影响力的领导人的“死党”。
我和他没有工作上的交往,我认为他对我的态度也没有明确的好坏之分。
他的不同意见仍然是出自于那位说话很影响力的领导人的乁惯性思维。就这样,我在河套镇提拔书记的动议最终像一个美丽的泡沫破灭了。
这一演变过程,是时过境迁后,和当时的决策人在沟通交流时亲口告诉我的,不会有半点虚假。
1990 年底,侍九生书记调离河套镇,前往县计划委任主任一职。与此同时,韦洪伟调任河套镇党委书记,县纸厂副厂长祈成涛同志也被下派到这里,担任工业副书记、副镇长。
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宛如一阵新风,给每个人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期望的曙光。
新的机遇如同闪耀在眼前的星辰,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我就像一名即将踏上漫长征程的战士,充满决心地要继续努力工作,为河套镇的发展倾尽全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与其他班子成员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只有协同运作,才能推动河套镇不断向前发展。
我满心坚信,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引领之下,河套镇必将如同破晓而出的朝阳,迎来更加绚烂美好的明天。
六十六年风雨人生路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