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责任与担当(3 / 3)

子会议上提议撤换这八个厂长,并且只说是我个人的建议,没有提及已得到余书记的同意的话语。在讨论发言前,余书记还说:“分管同志提出来了,是否可行大家讨论,形成共识,立马更换。”

在他的引导下,两套班子成员纷纷表态同意。可我们都清楚,能当上厂长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关系网,而我却全然不顾这些,执意按照余书记的意见坚持撤换这八个人。按常理,涉及人事问题应由组织委员提出,而我却忽略了这些官场规则,认为有余书记撑腰就无所顾忌,直截了当地在会上陈述理由。

结果,八个人全部被撤换。从组织委员到那些被撤职的厂长们,没有一个不怨恨我的,这使得我日后的工作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当然,当时我并未察觉,反而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有胆有识,说话算数,却不知这一举动埋下了多少仇恨的种子,也在无形中加速了余书记被调走的进程。

其实,这些下台的厂长们,与我并没有私人恩怨,完全是出于工作原因。虽然新上任的厂长们表面上对我言听计从,但并非出于真心。提议一次性撤换这么多主要干部,这无疑是我在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事后,各种负面效应接踵而至,给我带来了诸多麻烦和不应有的后果。

河汊乡对乡办企业进行清理整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县里。在淮上县,无论是主管部门的领导,还是县委、县政府的分管领导,甚至是主要领导,都对河汊乡乡办企业无一盈利的情况了如指掌。

余书记原本想在匡主任卸任退休后清查家底,让他难堪,然后重振旗鼓,开启新的篇章。却没想到事情发展脱离了他的掌控,局面如此扩大,甚至危及到他自己的职位。连日来,余书记心烦意乱,各种滋味涌上心头,苦不堪言。

六十六年风雨人生路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