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
?隋代
?唐代
?宋元时期
?明代
?丝路重生
2海上丝路
3丝路地图
4南方丝路
5北方丝路
6路线图
7丝路申遗
?成功申遗
?预备名单
8起点争议
9社会文化
丝路历史
播报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为何在河西走廊上没有“丝门”而有“玉门”。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但它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 [6-7]
继续阅读
明代丝绸之路地图
1868年,德国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银行的资助下到中国考察。到达上海后,他受上海西商会委托,首次对中国地貌和地理进行了综合考察,足迹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李希霍芬在陕西考察后,还计划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考察,但由于陕甘回民起义和阿古柏入侵等事件的干扰而未能实现。1870年,李希霍芬来到河南,考察了洛阳南关的丝绸、棉花市场,参观了山陕会馆和关帝庙。1872年返回德国后,李希霍芬主要致力于写作5卷本的《中国——亲身旅行和研究成果》,到去世(1905年10月)前出版了第一、二、四卷。第三和第五卷是他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编辑而成,于1912年全部出版。在1877年柏林出版的第一卷中,他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一名,将中国长安与中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70-72]
1910年,德国学者赫尔曼在《中国与叙利亚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从文献角度对丝绸之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1915年,赫尔曼在《中国到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丝绸之路应当是中国经西域与希腊—罗马社会的交通路线 [71],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小亚细亚和地中海西岸,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过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 [64]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汉唐古都长安或洛阳 [1] [74],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数千年来,游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开通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明朝还有从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沿海城市出发,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的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7-9]
西汉
先秦时期,连接中国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正式西传始于西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的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于西汉武帝时期。 [10]
张骞出使西域图
西汉时,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