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作出消极防御部署。
-1937年9月2日,倭寇东军右路主力独立混成第15旅团抵达天镇县东陲启嘉堡,左路主力独立混成第2旅团进至天镇县境的史家窑一带。9月3日,倭寇独立混成第15旅团先锋部队向晋绥军第123旅第425团驻守的砖窑村前沿阵地进攻。
天镇是大同的前哨,战略地位重要。晋绥军第61军李服膺部在此防守,但由于兵力不足、装备劣势以及工事修建不完善等原因,抵抗十分艰难。倭寇集中火力,在飞机、火炮、坦克的掩护下对天镇发动猛烈攻击。经过数日激战,1937年9月11日,天镇沦陷。天镇的失守使大同失去了重要的屏障,门户洞开。
阳高也是大同周边的重要防线。在倭寇的强大攻势下,阳高城于9月9日被倭寇攻陷。阳高的失陷进一步加剧了大同的危机,使倭寇能够更加顺利地向大同推进。
在天镇、阳高相继失守后,大同彻底暴露在倭寇的兵锋之下。尽管国军军队曾试图坚守大同,但由于前期防线的崩溃,加上倭寇的兵力和装备优势,以及国军军队的部署被打乱、后续支援不足等因素,1937年9月13日,大同最终被倭寇占领。从日军9月5日开始进攻晋北一带到占领大同,整个过程不到8天。
大同的沦陷使华夏失去了晋北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倭寇得以以此为基地,进一步向晋西其他地区以及华北地区推进,对华夏的抗战局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大同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等资源,倭寇占领大同后,对这些资源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为其战争机器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同时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大同会战的失败对华夏军队的士气产生了一定的打击,但也让国军军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倭寇的强大和自身的不足,促使华夏军队在后续的抗战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战术。
军团视角下最强装备组装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