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吕梁山区域(2 / 3)

旅长段树担任,王鸿浦任第209旅旅长任第217旅旅长。

在临汾西南的乡宁,驻有新编组的第69师。该师由原第72师208旅、第196旅、新编第1团编组而成,2旅4团制。师长由原第72师208旅旅长吕德担任,高支任第196旅旅长,于任任第208旅旅长。

乡宁以北,以隰县为中心的地区进行整编的,有第68师、第70师和第71师。第68师前身是独立第8旅、原本计划在1937年10月份完成扩编,但因战事紧张未能实现。太原保卫战期间,独立第8旅参加了外围作战并损失一部。整编时期,以该旅为基干,补充编入独立第2旅、独立第3旅余部,组成2旅4团制师。该师师长为原独立第8旅旅长孟宪,刘棠任第203旅旅长,蔡飞任第210旅旅长。

第70师、第71师的情况与临汾的第72师相似,都在忻口会战中遭受严重损失,只剩下两三千人。前者原有2旅6团,整编时编组为1个2团制的旅,另将独立第1旅补充进来,组成2旅4团制师,师长由原第70师215旅旅长杜升任,赵锡任第205旅旅长,马岗任第215旅旅长。后者则调第203旅补充缺额,以维持两旅四团的结构,原师长郭宗汾留任,刘斗任第202旅旅长,赵光晋任第214旅旅长。

继续阅读

隰县以北的中阳也有2个师驻防整补,他们都是从太原突围出来的守城部队。其中第73师此前参加过忻口会战,又经历太原一役,已经相当残破,所部缩编为1个旅,另调第211旅编入补充,保持2旅4团制结构。原师长刘滨继续担任师长,王田任第197旅旅长,孙峰任第211旅旅长。第101师则由第213旅、第218旅、独立第7旅和新编第3团等部合编而成,也是2旅4团编制。师长是傅将军的爱将——原第218旅旅长董某,阎某某任第213旅旅长,姚祥任第218旅旅长。

此外,晋绥军的骑兵第1师活动于太原西南的交城,由徐夫任师长,骑兵第2师活动于太原西北的宁武,由孙胜任师长。这2个师在历次战斗中损失不大,自太原陷落之后的游击作战中十分活跃,此次整编之中将2师所属的步兵和无马骑兵抽调出来、组成第200旅,由李祥任旅长。

以上便是晋绥军的全部家当。各师、旅整编完毕之后,驻防相近的部队都调整到同一个军部辖下。第19军军长王国驻隰县,辖第68师、第70师。第35军军长驻中阳,辖第73师、第101师。第61军军长陈捷驻乡宁,辖第69师、第72师。骑兵第1军军长赵绶驻静乐,辖骑兵第1师、骑兵第2师、第200旅。在临汾的第201旅、第205旅组成第34军,由杨源任军长,驻临汾。同在临汾的还有一个准备用于机动作战的空头军部第33军。第66师是阎山的警卫部队,第71师师长郭因为还保留着“第2战区第2预备军军长”的名头,直属于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

从地图上看,晋绥军的8个正规步兵师全都摆在同蒲铁路以西,独自担负起吕梁山区的防御重任,阎山“战要自主”的想法初步实现。然而自主作战的效果如何,还要看与倭寇交火之后的表现。

根据倭寇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的部署,同蒲铁路以西的作战被分为两个部分,以汾离公路(汾阳至离石作为分界线,线北归第109师团负责,线南归第20师团负责。第109师团还担负警戒守备和掩护第20师团后方交通的任务。

第20师团南下后,第109师团师团长山冈重厚命令第31旅团旅团长谷藤长英指挥第136联队、第107联队第3大队、山炮兵第109联队第1大队、野战重炮兵第3联队第6中队、骑兵第109大队主力及工兵第109联队主力等部组成先役队,从清源沿太原至汾阳公路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