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盾牌与武器的楚军,他们并不是扛着塔盾,压根就是临时用木枝或其余材料编成的盾,材料各种各样,造型也是千奇百怪,胜在就是有防御效果。
楼氏的刀盾手,他们手里的圆盾并不是金属材料,其实是用藤条编制而成,并且没有加上蒙皮,重量不会超过两斤。
楚军临时制作盾牌的理由太简单,他们反复冲锋有大量的士兵倒在箭矢之下,哪怕第一时间死去的人只有两成左右,损员还是十分严重,自然要临时制作防具减少伤亡了。
别说,楚军有了临时制作的盾牌,果然减少了冲锋途中的死伤,更多的楚军冲到第一线与晋军展开近身肉搏。
只不过,楚军很快发现情况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一切只因为晋军的长矛手太多,列成队又是一支支长矛在前,简直与刺猬无异。
面对这么一种刺猬,楚军即便是冲上去,他们的武器比晋军短,位处第一线的楚军充分体验到了什么叫一寸长一寸强。
当然,任何武器的运用都要看场合。
这里的战场并不开阔,可是绝非树林或城池的环境,长兵器自然有发挥空间。
要是换作在树林或城池里面?长兵器太容易磕磕碰碰,真的很难施展得开。
楼氏的长矛有四米,讲实话就是比较常规。
要知道战国时代的秦军长矛,其中有七米长度的长矛,那才叫真的长!
并且秦军长矛的杆可不是细款,直径约是两厘米左右,还是使用硬木,与西方长矛使用细杆可不是一回事。
在楚军的努力之下,他们冲了十三次,耗费将近一个半时辰,总算是拿下第一条沟渠。
那是晋军的远程部队射了将近二十轮,实在是射不动箭,楼令为了减少近战部队的伤亡下令撤退,才让楚军成功将第一条沟渠夺下。
晋军在撤退的时候浇上了火油,只是并未点燃。
撤退后的晋军来到第二条沟渠后方,抽离了原本搭在沟渠之上的木排。
这二条沟渠本身就有守军,不用从前线撤退的部队填补。
“为什么不放火?”郤至将刚才的情况看得分明,自然没有错过浇火油的环节。
楼令神秘兮兮地说道:“下军将等一下就知道了。”
他们在“鄢陵”这边展开激战,其它地方并不是风平浪静。
在郤锜收到来自郤至的汇报后,郑国境内的晋军高层就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讨论。
作为全军主将的郤锜,他并没有因为己方下军迂回切断楚军的归路,认定胜券在握就可以放松,相反在收到消息后展开一系列的强攻。
按照郤锜的说法,他们必须在“新郑”附近消灭足够的楚军,再来就是让楚军足够疲惫,等楚军后撤到“鄢陵”附近会有额外的效果。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无非就是削弱楚军的战力,为在“鄢陵”交战创造更好的条件。
再者说了,士气本来就是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
郤锜没有成年就在纳赋,本身不是什么庸才,将近三十年统兵经验的积累之下,可谓是老辣得很。
“下军将和下军佐切断楚军后路的举动简直是神来之笔啊!”智罃真情意切地说道。
在战役爆发之前和之后,智罃十分愤懑提出的国策被搁置,真的担忧硬碰硬碰不过楚国。
这个是晋国地理环境决定了的事情。
晋国的耕地太少,要是年年出兵必然要多加剥削列国,不剥削列国无法保证足够的粮食提供消耗,恐怕要剥削得列国离心离德了。
一旦列国与晋国离心离德,他们不再进贡并非最为严重,要是有哪个国家挑头反抗晋国,乃至于与楚国结盟,届时晋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