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楼氏实力,不完全版(2 / 5)

其实就是受于运输的限制。

哪里有铁矿,当地设置冶炼等设施?不说能不能准确预判铁矿储量的问题,有将相关的建设成本给考虑进去了吗?

然后,当地有铁矿能够开采,可以就近进行冶炼,铁锭或其余什么成品是不是也要运出去?

更为现实的一点,任何的军工制造场地,一定要将安全考虑进去。

从古时候到现代,没有谁会随便指一个地方,那里就是军工制造基地了。

规模越是大,地点的选择就越讲究。不止是考虑安全,其实连交通也要概括进去。

楼氏目前最大的军工生产基地便是在“太原”城内,以至于每日某个区域的烟囱不断冒各种颜色的烟,出现密集的“叮铃当啷”响声。

从现代魂穿过来的楼令当然知道什么是污染,也明白居民城镇不适合搞工业,只是以楼氏当前的生产规模,讲实话就是才哪到哪嘛。

“我们现在有多少套铁甲?”

“回家主,最新记录显示有两千六百套。”

“兵器呢?”

“回家主,库中:铁戈七千,铁矛一千八,铁剑三百,铁刀八百,铁皮盾六百,铁箭镞两万三千。”

上面那些使用的是铁,不是钢,别搞错了。

在春秋时代,关于“刀”这个字还没有出现,相似的兵器只要长度足够都称为剑。称呼上的这个习惯,一直到两千四百多年之后的现代,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岛国都保存。

其实,春秋时代有不少跟刀结构差不多的工具,拿贵族腰间时时刻刻别着的一种餐具来说,它就是匕首的形状,长度一般不会超过三十厘米,用来切肉以及必要时刻用于自保,称为“短刃”。

楼令提前将“刀”给“发明”了出来,其实就是单边刃,刀身跟剑长度差不多。

为什么是柳叶刀,不是更为出名的横刀?当然是因为制造工艺的门槛,再来就是楼令亲自使用下来,得出学习门槛低的结论。

柳叶刀:顾名思义,因该冷兵器的刀身造型设计与柳树的叶子颇为相似而得名;从明朝开始就成为军队的标准配置,被广泛使用;到了清朝依然备受青睐,特别是骑兵部队,最为喜欢。它的刀尖较窄小且往上弯曲的幅度也较大,具有非常好的刺、砍、劈、挑、撩等功能。

为什么后面军队的制式短兵器变成了刀?正是因为它的使用门槛低,并且不像剑用砍或劈容易崩了。

正在林胡征战的楼氏新军,有一支专门使用柳叶刀的部队,人数在七百名,他们还配置了小圆盾,称为刀盾兵。这一支队伍是楼氏实验性质的一支部队,楼令根据记忆中的隋唐“跳荡兵”这一兵种写了册子,交给了楼小白去训练和试验。

楼令当然不止在试验“跳荡兵”这一个兵种。

看看楼令到底“发明”出来的兵器也就能够知道,柳叶刀步战很好用,骑兵使用起来也是相当顺手。

北征的楼小白可是携带了不少马匹,他们还能够在征战过程中缴获战马,由于一直是在赶路的关系,交战也大多是追逐战,骑马这种行为是不是就变成了日常呢?

所以,楼令这一次派军北征,自然也有挑选骑兵的意图。

当然了,当前历史阶段,受于马匹质量的限制,别说冷兵器兵种之王的具装重骑,适用于突骑的战马都少有,只能是搞轻骑了。

如果楼氏的马匹足够,楼令已经拿定了主意,轻骑兵都无法搞出来,大不了就弄骑马步兵。

这里的前提是马不娇贵!

要是养马耗费大,楼令毛病了才搞什么骑马步兵。

当前的交战讲规则,晋国与中原列国交战,包括与楚国交战,讲究的是约个地点开打,不玩其余的交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