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律法上“抑制商业”。皇帝的内官监有皇商,朝廷的户部、工部也有对应的商业机构,甚至地方衙门也会有官商。大圣朝利用这样的政策鼓励地方衙门创业,这样才能减少对朝廷的拨款。
朝廷通常只会支付官员的薪酬,但是所谓的皂隶及官员的师爷那都是要地方衙门乃至地方官员自己掏钱的。地方官员如果没有商业收入,那自然只能盘剥老百姓。因此大圣朝才在律法上留了这么个空子,希望能避免对老百姓的过分压榨。
听到林雅菡的建议,曹季礼想了一下就觉得太妙了,同时他看向林雅菡的眼神也不同了。
曹季礼虽然出身读书人,但是他觉得只有熟读律法的读书人才能算是有用的读书人。曹季礼一身信奉的原则之一就是“尊重规则”,因此对于林雅菡这种合理利用规则来做事的态度还是非常高兴的,甚至有引为知己的感觉。
曹季礼沉思了一会,然后说道:“这件事还是需要上奏朝廷。若是可行的话,那自然是全国推行。”
林雅菡也赞同曹季礼这种老成的做法,说道:“那是自然。如果能因此造福更多老百姓,那也不失为一个善举。”
“县主请放心,届时下官定然会在奏折中将你列为首功。”曹季礼并不是那种贪墨他人功劳的人。
“哦?那我如果还有一功,那又该如何算?”林雅菡半开玩笑地说道。
说完,林雅菡又拿了一沓文件给曹季礼。
看完这份文件后,曹季礼彻底坐不住了,哆嗦地问道:“敢问县主,天下可真有这般神物?”
“其实曹大人打发人去外面打听下也能知道一二。”林雅菡说道,“玉米、土豆与红薯等物早就进入我国。只不过没有多少人重视,于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它们是耐寒耐寒并高产的作物。”
曹季礼仔细地将文件又看了一遍,随后躬身道:“县主,本官觍颜代天下百姓感谢您!”
曹季礼未来能够担任首辅,那就表示他的政治眼光还是有的。
这样的高产耐寒作物对于大圣朝是太关键了,这不仅可以让大圣朝的北方边境变成粮仓,进而解决大圣朝的粮食问题。同时还能储备更多军粮,毕竟战争打的就是后备力量,尤其是大圣朝心心念念的可是要将西戎和北狄给灭国。
除此之外,这些作物可以在灭掉西戎和北狄后在北方国土上播种,进而促使北方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文明。只要能够将北方变为农耕文化,那就意味着可以将他们给彻底同化过来,从而使得大圣朝没有北方边境之忧了。
曹季礼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在林雅菡这里谈一下就能捞到这么多功劳,哪怕这些功劳和林雅菡比起来不算大,但是累积起来也足够自己在下次考核的时候往上晋升了。
林雅菡和曹季礼谈妥条件后,曹季礼是心满意足地回到知府衙门。
这次曹季礼知道自己不能太心软,所以只和吴铎进行细化。
吴铎知道曹季礼的这次收获后,也是喜上眉梢,叹道:“此次少爷只怕是能调回京城了。”
曹季礼自然晓得京官比地方官更尊贵,但随后又想到了什么,叹道:“只怕是三皇子的嘱托就没有办法了。”
吴铎安慰道:“西北军如今一团混乱,想来也是陛下出手了。此时咱们抽身而退反而能不被牵连其中。”
曹季礼想了想,也认同了吴铎的想法。
“如今大皇子和二皇子这般毫无顾忌地安插人手,难道他们真的当陛下年老可欺?”曹季礼摇摇头道。
曹季礼背后的曹家可是大圣朝的安乐侯,虽然权势不大却一直位列中枢,所以对于皇帝的性子和手段还是非常了解的。西北军、北军和南军虽然战斗力卓绝,但皇帝手中的御林军更是精锐。何况皇帝还在京城附近驻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