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和汪直开战年许,徐海精于战事,汪直只能靠雄厚的底蕴回旋……而上虞城下,戚继光三刻钟不到击溃徐海近四千精锐倭寇。
钱渊能理解胡宗宪,一方面汪直名声远播,被视为倭寇大头目,二来,抛开整体战局筹备不谈,此次大战中,胡宗宪其实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换句话说,他起到的作用远没有钱渊大。
但这是钱渊决不允许发生的,和汪直开战,就意味着无论钱渊如何努力,至少在数年之内,开海禁通商一事将化为泡影。
所以,钱渊提出的三个条件都是针对这条的。
将海船一扫而空全弄到戚继光、葛浩麾下,意味着胡宗宪几乎没有可能指派俞大猷率水师出海。
全数拨付赏银,意味着将大幅度消耗胡宗宪这一两年积栽的库银。
令汪直送来徐海头颅,这是在告诉胡宗宪,钱渊的决心。
逆流而上入台州府,钱渊在天台县停留一日,台州这段时间也有不少倭寇来袭,甚至还有绍兴府溃散的倭寇流窜而来。
卢斌、侯继高在宁海连战连胜,将盘踞象山的倭寇一扫而空,谭纶亲自率兵北上围剿天台县附近倭寇,连胜两场,斩首两百有余。
舅甥俩坐定,谭纶听钱渊仔细讲述此次大战,赞道:“去年你评点东南诸将,俞龙戚虎,果不其然!”
钱渊勉强一笑,“之后年许,只怕小股倭寇还会侵袭沿海,小舅费心了。”
“职责所在。”谭纶诧异的看了眼钱渊,“渊哥儿,怎的……又和总督……”
钱渊对胡宗宪向来不怎么恭敬,这是东南官员高层共知的,当然,他们也认为钱渊有这样的资格……不管是巡按御史的身份,还是身后的背景。
昏暗的烛光中,钱渊的面孔若隐若现。
良久后,钱渊低声道:“如若五峰肯受招抚……”
“什么?!”谭纶大惊失色起身,“此事总督府可知?”
钱渊冷笑道:“胡汝贞和汪五峰是同乡……你说呢?”
“那……”谭纶心里急转,好一会儿缓缓落座,“朝中只怕……”
“那是我的事。”钱渊冷然道:“拜托小舅一事,总督府军令,若有调驻台州军或卢斌所部,需得我允许。”
“渊哥儿,巡按御史插手军权……”谭纶大急,劝道:“此事非同小可,还需谨慎。”
钱渊长身而起,双手负于身后,凛然道:“我钱展才两度南下,可不是只为了一个徐海!”
“他胡汝贞知趣就算了,不知趣……钱某人会告诉他,我能让他直升浙直总督,也能将他打落尘埃!”
谭纶用崭新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始终看不清面孔的外甥,这等口气,这等信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朝中重臣呢。
钱渊并没有夸口,胡宗宪击溃徐海,扭转东南战局,立下大功,但钱渊一封秘奏就足以让他失势……寇首汪直欲归降,浙直总督胡汝贞不许。
这就叫擅开边事。
嘉靖帝希望短时间内能平定东南倭乱,徐阶对胡宗宪虎视眈眈,严嵩、严世蕃其实算不上多支持胡汝贞,满朝文武官员都对胡宗宪都没什么好感……钱渊有短时间内将胡宗宪打落尘埃的信心。
现在就要看胡宗宪知不知趣了,但钱渊需要做的是,防止胡宗宪和汪直的开战。
东南诸军中,戚继美所部是钱渊的铁杆,台州军向来独立,谭纶又是钱渊的小舅。
卢斌、侯继高麾下也有大量钱渊旧部,狼兵头目钟南唯钱渊马首是瞻,卢斌更是对钱渊俯首帖耳,他老子卢镗死活都要指望钱渊呢。
此战两大功臣,戚继光是个懂事的,很清楚自己这个浙江副总兵是怎么来的,移驻宁波府后,不管钱渊在不在,都是十日一封信送至临海县钱宅。
倒是俞大猷虽然和钱渊这几年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