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这些真的能做出点成绩的喜剧人,也没什么太多立场教育大众。
真的,明星就那么几个个体。
大众是千千万。
别说接受的教育比明星多,就是很多人吃过的苦也比明星多,现在混得也没这些人好。
结果大家最后还要在电视上看这些人说,一天208太少了,明星高危职业,“你不知道我们有多难”,以及一些小学课本里就已经学过的知识...
别了,还是别了。
陈义杰想得到贾玲应该不至于那么傻,但是有些事情确实是没必要。
而贾玲呢,愣了两秒,也就立刻道:
“我保证,我会张弛有度的。不信的话,我那边剧本就在外边的车里,包括女主演也可以带过来给你讲一讲...”
“不用,我只是大概过了我这一关。”
陈义杰伸手:“过了这关,其实对于那边投不投,屁用没有。
不过确实是过了我这一关之后,就可以把你推荐给贺哥了。就是他现在,确实忙着呢...”
...
许贺的忙,是比较突然开始的忙:他其实前几天,都还想着接什么戏。
毕竟重新开始营业之后,许贺还有点不好弄。
之前拍戏呢都是早早地有所计划,提前个一年半年开始接触一部戏也不意外。但是现在,所有事情都被打乱了,变数颇多。
所以就出现了之前的人找戏,戏找人。
但是最后也碰不上的情况。
而且出现这种不好接戏的原因…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可能有人意识到,也有人忽略了,但多少都有感受的:
影视作品质量的一个整体走下坡路。
真的,许贺坐在房间里,翻阅着一个又一个本子的时候,真的是感觉尤为如此——如果说之前讲什么,“现在的作品不如当年”,可能还有点前辈说后辈的那种:
现在的XX不如以前的XX,我们那时候...
可能还有点那种感觉。
但是自从特殊情况发生之后,影视作品的质量确实明显感觉一路奔着下坡路在走了。
看起来呢,确实是不仅是国内,而且是全世界的影视文化艺术这些东西,都基本上在走一个下坡的路线的:影视作品最辉煌的时候,比如说94年的时候,作品呈现一个井喷的状态。
国外的《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低俗小说》《生死时速》《真实的谎言》《燃情岁月》...
国内的《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重庆森林》《精武英雄》《九品芝麻官》...
这仅仅还是其中一部分。
那时候不仅是好,还占据了满主流的位置。
而放在现在呢?
国外,《超英电影》+《又一部超英电影》+《IP系列电影》占据了主角。
国内,主流电影比国外的类型还是好不少,但也依旧是没有了当年那种大家都很不错,百花齐放而是变成了前面几个很不错,后面差点意思。
换句话说,喜剧,拼盘,加上动画,和...
有争议,但暂且是被归为“主旋律”一类的电影,占据最前面。
也占据了市场的大头。
这样的情况,让整个市场也是很谨慎:
拜托,影视寒冬可不是白说的,所以,大家肯定是都奔着最赚钱的类型去拍啊!
也就必须及时根据市场调整投资的剧本。
于是那些经过打磨很久的剧本,有时候来得还不如某些新鲜的热门题材剧本有吸引力:可剧本的除了题材,内容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剧本内容有多重要?
许贺知道,最明显的就是追光的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