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永远被人羡慕、被人学习、被人研究的群体,少年人身上的东西,对后继乏力的中年人,极具启发意义,甚至于,少年人才是人类的精华以及发展的源泉,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少年人离得开任何人,任何人却都离不开少年人。
此时此刻,情景交融,长崎来了兴致,跟汉生汉民并坐到台阶上。长崎道“中国唐代时,有个边塞诗人,叫王昌龄,人皆称其天才流丽,音唱疏远,他是我最喜欢的中国诗人,他有篇诗叫《出塞》,里面也写到了月亮……”说着,长崎抬头看了看月亮,低头道“每看到月亮,就会想到这首诗,对王昌龄的情怀就更加敬佩”
汉民道“王昌龄的《出塞》不止一首,舅舅,你说的是哪一首?”
长崎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的朗诵起来“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汉生赞道“最后这一句,霸气!”
长崎道“除了刚刚那一首,另外还有一首,汉生,这一首更加霸气……”
汉民道“舅舅,我来念吧”
长崎点点头,汉民诵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汉生抢过来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民给汉生鼓了两下掌。
长崎笑道“汉民,你看,咱俩班门弄斧了吧?”
汉生摇头道“那不是,我就会这一句,我不是班门”
次日,一行人转向东南而行,途径宣化,又驾车顺京张铁路沿线行驶,经下花园、怀来,过居庸关,又经南口、沙河、清河,最后抵达北平。一路上,阎、冯、长崎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对侃,乍一听,都是说一些天南地北、风土人情、家长里短,平平无奇的内容,跟寻常人聊天也差不多,可一细品,就发现,唇枪舌剑、彼此试探的言词,是层出不穷、花样迭送。汉生汉民涉世不深,就真的以为他们拉家常而已,要不然就是听得一头雾水,听着听着沉沉睡去,再醒来时,又到下一站了,总之,最隐晦的东西,他俩半窍也不通,阎冯长崎三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而汉生汉民好像有睡不完的觉。
汉生汉民都没去过北平,一到北平,他俩就立刻被北平城的雄伟和繁华所吸引,各色建筑错落有致,连公园都是雕栏玉砌、锦天铺地,光是这些故都的四合院,其外也厚重朴素、其内也细腻精致,每一座都凝练、沉淀了近千年的东方建筑美学,王公府邸、豪门大院就更不用提了,北平一城的气派,足以傲视全国。
长崎安排了一处豪华的洋楼,几人住下后,长崎有些神秘道“我要出去见几个朋友,两位司令请宽住一晚,在这里,安全是没问题的,请放心吧”
冯道“百川,虎落平阳啊,现在你我二人,在自己国家,还需要一个日本人来保证咱们的周全”
阎嗔道“啧!我说焕章兄,长崎这一路用心良苦,劳心劳神,有目共睹!你发什么牢骚?”他转头笑嘻嘻道“长崎,他可不是说你!你别多心!”
长崎摆手道“冯司令,人生嘛,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只要有伟大的抱负、顽强的信念,终会柳暗花明的,到那时再回头看,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非常喜欢中国诗人黄巢,他写的一首诗,冯司令,我斗胆,想背给你听”,他慨然诵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你瞧,多么雄伟的气魄啊!”
阎冯二人听罢,不由得出了神,阎锡山一时感慨,漫想到了黄巢的另一首诗《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他忽然之间雄心勃勃,心胸一畅;可冯玉祥,不禁疑惑起来“长崎这厮,一路上拐着弯儿地劝我要不怕挫折,究竟什么心思,他话里话外,是劝我再去起兵,不要放弃革命……”;汉生却在想“他不是喜欢王昌龄吗?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