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平胸而论(3 / 3)

东方符文师 錱铭 59 字 2022-01-15

貌单元,及若干次一级的海底地貌单元。

1大陆边缘。

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的过渡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又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又称活动大陆边缘)。

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3个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大洋周缘地带。

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为两类:

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

2大洋盆地。

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或海沟相邻,占海洋总面积的45。

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

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海槽。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

长条状的海底高地称海岭或海脊,宽缓的海底高地称海隆,顶图面平坦、四周边坡较陡的海底高地称海台。

3大洋中脊。

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的山系,占海洋总面积的33。大洋中脊分脊顶区和脊翼区。

脊顶区由多列近于平行的岭脊和谷地相间组成。脊顶为新生洋壳,上覆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地形十分崎岖。

脊翼区随洋壳年龄增大和沉积层加厚,岭脊和谷地间的高差逐渐减小,有的谷地可被沉积物充填成台阶状,远离脊顶的翼部可出现较平滑的地形。

海底地貌与陆地地貌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

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