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吟诗一首(2 / 3)

东方符文师 錱铭 68 字 2022-01-15

成穗率,是合理利用分蘖的关键。

8、水稻幼穗分化发育过程

幼穗分化分为8个时期:

(1)苞分化期:稻穗开始分化时,茎端生长点出现第一苞原基,用肉眼看不见,所以称一期“看不见”。

(2)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完毕时,在苞的着生处出现白色的苞毛,所以称二期“白毛现”。

(3)幼穗长度约1.5毫米,并仍有浓密的苞毛所覆盖,称三期“毛丛丛”。

(4)幼穗长至4—10毫米,幼穗外部形态初步形成,肉眼可见幼穗和颖花的雏形,称四期“粒粒现”。

(5)幼穗长约4,肉眼能看清颖壳时,称五期“颖壳分”。

(6)穗长长至10,颖花也增至谷粒长度的一半,称六期“谷半长”。

(7)穗长生长停止,颜色开始变绿,称七期“穗变绿”。

(8)稻穗分化全部完成,即将抽穗,称八期“穗将伸”。

(二)水稻光温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1、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相对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是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的。

(2)可变性。是由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的改变。

2、水稻生育期变化的原因

(1)感温性。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水稻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使品种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感光性。短日照可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3)基本营养生长性。在最适宜的短日、高温条件下,也要经过一个必不可少的最短营养生长期,才开始幼穗分化,进入生殖生长,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3、早、中、晚稻的光、温反应特性

(1)晚稻的光温反应特性。晚稻品种具有基本营养生长性弱,而感光性、感温性都强的特点。一季晚稻无论播种迟早,温度多高,都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抽穗。

(2)早稻的光温反应特性。早稻的发育期长短主要受温度高低的影响,具有感光性弱,感温性强的特性。

(3)中稻的光温反应特性。中稻品种在反应特性上介于早稻和晚稻之间。在不同的季节栽培,生育期表现比较稳定。

4、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1)栽培方面。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对光温的反应特性是搞好品种搭配、播期安排及制定栽培措施的重要依据。

(2)引种方面。从外地引种必须考虑品种的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3)育种方面。一是对亲本光、温反应鉴定,为杂交育种较理想的亲本材料,从而育成适合生产上需要的杂交种。二是根据不同亲本的“三性”特点进行光温处理或错开播期,使杂交亲本同时开花,便于人工杂交。三是可以对杂交种采取异地加代,加速育种进程。

(三)水稻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

1、秧田期田间管理

(1)芽期的管理。从播种到第一片完全叶展开之前为芽期。芽期的管理主要是促使芽谷迅速扎根立针,防止倒芽、烂芽。采取抢晴天播种,排水晒田等方法。

(2)幼苗期管理。自一叶展开至3叶期为幼苗期。秧苗生长到3叶期种子贮存的养分以全部耗尽,转为独立营养,称为断奶期。

(3)成苗期管理。自三叶至移栽前,称为成苗期。在稀播的情况下,分蘖开始,对养分吸收增多。管理办法:一是浅水勤灌,二是施送嫁肥。

(4)地膜覆盖保温育秧管理

a、密封期。即从播种至1叶期以密封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30—35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