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他是听别人说的,还是他自己造的谣,总要让他自食恶果才能解恨。
这老东西原本也快死了,今日冯烨进城,他不过是想要拼死邀名。用他那本就时间不多的生命,来换取一份大汉忠良的名声。
只要有了这份拼死不从贼的忠良名声,往后他的家族与后人,想要出仕也会更容易一些。或许就会被士族举荐为官。
世家大族的这一招,不是是些小手段,对其他人或许有用,对冯烨来说,根本就无足轻重。造谣一张嘴,难道还能硬的过手中的刀把子吗?
“这些人胆敢污蔑主公的名声,当真是该死。他们也不想想,土地被大族把持,当官的渠道被大族把持。
若是没有主公这样的人,他们还能剩下些什么?普通老百姓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亲卫在听说冯烨的名声以后,愤愤不平的替冯烨抱不平的说道。
冯烨毫不在意的说道:“不过是一些人云亦云的愚民,和他们说有什么用?他们觉得大家都这么说,那就一定是真理。
这些人别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不用理会他们。传令下去,兖州所有没投降的大族,城破之后,全部抄家,全家发配辽东垦荒。”
既然他们选择站在冯烨的对立面,冯烨当然也不会对他们客气。
随着冯烨的这个命令一下,整个兖州各地的抵抗,程度明显减弱了。世家大族们都很清楚现在兖州的局势,曹操不过留了三万守军。
就算临时征召了不少的青壮帮忙守城,也绝对无法挡住冯烨的二十五万大军。让这些人传传谣言,他们在行。现在冯烨一动真格的,顿时拼死抵抗的大族就少了很多。
若是投降,至少还能保住自家的家产,真的拼死抵抗,那就要面临抄家和全家流放辽东的风险。这份收益与风险完全不成比例。
很多家族都选择了投降,而且还是破城之前的投降。并且积极的帮助冯烨军破城,只有这样的家族,才会得到冯烨的赦免。
破城之后再投降,那可就晚了。
尽管这些世家大族现在全都心向曹操,但是在自己家族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还是毅然截然的,选择站在冯烨这边。
这其中还包括颍川的诸位世家大族,要知道颍川可是文人汇聚,士族最集中的地方。其他地方,面对冯烨的大军,哪怕是摆个样子,也是有一些抵抗的。
但是在颍川,冯烨的大军长驱直入,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无论是大汉忠臣的颍川荀氏,还是颍川陈氏,全都直接投降了。
只有少数人脱离家族,逃往长安,这样就算将来有一天冯烨战败,有他们这些人在,也可以保住家族,不算投敌。
冯烨大军来到许昌城下的时候,许昌的世家大族已经快疯了。其他地方的家族,都可以通过挟持守军投降,来保存家族。
但是在许昌却不行,许昌有曹操的两万大军驻守,又有曹操的心腹曹洪统领大军。
他们要是敢如同其他地区的大族那样,耍什么小动作,只怕曹洪会先一步将他们这些人全部吵架灭族。
但是这些人都明白,曹洪的两万人马,根本就挡不住冯烨的大军。他们只能派人出城联络冯烨,向冯烨表示投降,效忠。
“主公,既然这些城中的大族,都表示了愿意投降,那咱们还等什么,直接攻城吧,里应外合之下,拿下许昌并不难啊!”华雄问道。
冯烨摇了摇头说道:“这些人的话,根本就不足信。别看他们说的有多可怜,等到咱们真的攻城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出力的。
现在之所以投降,只是畏惧咱们城破后的惩罚。一旦让这些人看到机会,说不定就会反咬咱们一口。”
“许昌是坚城,又有名臣猛将驻守,虽然人数少了一点,但是从城中征召青壮协助守城,也能有五六万守军。咱们现在都